湖北日报点赞|育绿色产业 促乡村振兴——广水市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纪事

©原创   07-19 10:14  


(原稿来源于2019年7月19日湖北日报第12版)

徐家河水光潋滟,印台山绿波起伏,武胜关青连楚豫……仲夏时节,漫步广水,青山横北郭、绿水绕人家,一幅天蓝水碧、地绿人宜的新画卷。

近2年来,广水深入践行“两山”理念,高效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厚植生态底色,激活绿色动能,加速全域“绿色崛起”。

 打造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

“出水水质达一级A标准,养鱼没问题!”7月10日,在广水市郝店镇污水处理厂,技术人员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去年春,广水全面启动1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全部采用高效生物填料双污泥处理工艺,稳定去除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在“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中,我市视质量为生命线,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

广水市十里办事处,总投资3.8亿元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在建设。据介绍,该项目采用国际先进技术,环保高效。项目方还将设置环保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接受监督。

我市整合财政资金、项目资金、债券资金和社会资金,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2017年底,广水市与启迪桑德环境资源有限公司签订PPP项目合同,引入社会资本,协力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

我市鼓励公司、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参与精准灭荒。浙江客商投资2亿元在蔡河镇建设桃李飘香田园综合体,湖北寿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长岭镇绿化荒山5000多亩。近年来,全市社会力量增绿达3万多亩。

 既要建得好更要用得好

7月9日,广水市十里办事处观音村村民彭修运将已分好类的垃圾,分别投入村头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桶。

“村里将垃圾统一运到办事处中转站,中转站再运送到市竹林处理场进行处理。”观音村党支部书记熊永俊说。

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广水着力构建垃圾收转处无缝衔接体系。目前,全市建成运行垃圾中转站32个、正规化垃圾填埋场2个,并采取BOT模式建设渗滤液处理系统,从根本上消除了填埋场生态隐患。

据了解,我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将于今秋建成运营,处理规模达每天600吨,将最大限度实现城乡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专业化处理。

广水市委书记黄继军说,“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既要建得好,更要用得好、运营好。基于此,我市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构建长效运营、管护机制。

全域化污水治理,让一条条河流清水欢唱。我市1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由启迪桑德公司按照“五统一”(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监理、统一审计、统一验收)原则,整体推进、系统运营,服务人口达20.6万人,实现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专业化精准灭荒,让一座座荒山披上绿装。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公司化造林、机械化整地、市场化管理”灭荒模式。两年来,共有43家公司中标造林,全市新造林面积4.1万亩,实现精准灭荒“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系统化厕所革命,让一个个村庄洁净卫生。我市坚持“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理念,统筹推进各类厕所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截至目前,共改造、建设农村户厕24452户,建成各类公厕280多座。

拓展绿色发展新路径

山翠水碧、亭榭秀雅;草木葳蕤、百鸟争鸣。7月6日,广水市印台山文化生态园美景,引得10多位河南游客连声称赞。

印台山位于广水市中心,以前有不少荒坡。我市依山就势开展生态修复,不到两年时间,把这座山打造成“园中有山、园中有水、园中有林、园中有景”的城市中央公园,成为广水生态、文化新地标。

广水市市长田涛介绍,我市以创新思维,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与宜居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融合,提升了工程建设的含“绿”量和含“金”量。

步入杨寨镇丁湾村,道路两旁栽植的樟树、桂树等树木生机勃勃,青翠欲滴;走进李店镇熊冲村,黄檀、古松等树木郁郁葱葱,相映成趣。近年来,通过平面植绿、见缝插绿、庭院透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5%,涌现省级生态村53个,省级绿色示范村83个。



图为:广水市丁湾村宜居美丽乡村。(视界网 熊熙 摄)

广水深入践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不断拓展绿色发展新路径。我市携手上海康恒环境公司等企业,投资5.7亿元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引进投资1.2亿元的湖北华杰环卫公司,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移动厕所生产基地。总投资达5亿元的科逸卫浴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循环经济、环卫产业成为广水新的经济增长点。

育绿色产业,促乡村振兴。广水引导市场主体“上山下乡”,建设“绿色银行”“绿色工厂”,打造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推进农工融合、农旅融合。投资8.5亿元的多肉艺术小镇建设正有序推进,“花田故事”“泉水花韵”等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如火如荼。观音、梅庙等村每逢节假日,游人如织,大批农民吃上“旅游饭”。

我市还将“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融入脱贫攻坚。各镇村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贫困户担任荒山绿化员、清扫保洁员、厕所管理员,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桃李飘香生态果园公司落户蔡河镇后,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帮助100多名贫困对象顺利脱贫。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良英 作者 李明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