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大宫门百年来首次亮相央视网

01-30 09:18   央视网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在圆明三园的三个宫门当中,游客最常进出的是现在圆明园公园南门,也就是绮春园的宫门,而长春园的宫门也在2016年对游客开放,只有圆明园的大宫门十分神秘。目前,圆明园大宫门考古取得重要成果,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对公众开放。

“大宫门”又称“圆明园宫门”,位于圆明园中轴线的南端,是圆明园正门。建成于雍正三年(1725),该区域包含大宫门、二宫门、正大光明殿、东西配殿、朝房和茶膳房、值房等建筑,是一组功能性强、建筑物密集的大型建筑群。历史上大宫门片区是圆明园的前朝区,是圆明园三园中最重要、规模最大的宫门区,居圆明园四十景之首。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大宫门被焚毁。后来,同治皇帝重修圆明园,重点修复了大宫门,但并未修复完成就停工。大宫门在随后的100余年时间里逐渐荒废。

圆明园管理处28日消息,从2002年至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圆明园管理处对大宫门遗址进行了四期考古发掘工作,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对公众开放。

截至目前,大宫门区域已基本发掘清理出六处主要建筑遗址和部分河道以及道路广场。基本弄清楚了大宫门外朝房、水道等的形制、布局、建造方式等,为以后的保护展示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考古中还新发现了两条排水道,修砌工整,应主要作为景观来设计。
  为更好的保护圆明园遗址,专家建议应建立遗址博物院、局部复原中式园林景观并将圆明园与三山五园统筹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