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城市发展、交通先行”理念,主要围绕大别山试验区、武汉城市圈、鄂西旅游文化圈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实施,推动干线公路升级、强化旅游公路建设、推动县乡公路加密,抢抓机遇,以服务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宗旨,以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为重点,全力打造综合交通、法治交通、绿色交通、智慧交通、和谐交通,努力实现交通运输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富民强市提供坚实有力的交通支撑。
30年来,广水交通人励精图治,激情跨越,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构筑起了一张张便捷的交通运输网。
30年来,广水交通人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架设起了一条条舒适的惠民出行线。
截至2018年初,全市公路总里程5386公里、路网密度2.01公里/平方公里,与“十二五”末相比,增加了2059公里。公路总里程具体构成按技术等级:高速公路58公里,一级公路61公里、二级公路297公里、三级公路260公里、四级公路3710公里、等外公路1000公里;行政等级:国道3条(G107、G316、G346)共计126.721公里;省道6条(S210、S328、S211、S320、S425、S426),共计213.863公里,总列养里程:340.584公里,全市乡镇公路通车率100%。基本形成了层次分明、全面覆盖的公路网络。加快建设G107、G346等国道重点路段升级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国道通行能力,发挥了区域干线功能。十马线、泉余线、十蔡线的通车,缩短了镇办之间距离,缓解了城市拥堵,提升了省道服务水平,打造了外联内畅的路网结构。中华山大道、徐家河环库公路等市域旅游公路建设,适应地区交通出行需求,带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县乡公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家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之路。
经济要发展,交通当先行。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加快推进一系列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又以前瞻性眼光进一步完善大交通战略。
提升国道通行能力,重要干线通道快速化。107国道改扩建工程,全长42公里,目前全线已完成路基38.42公里。346国道改扩建工程,全长14公里,目前路面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即将通车。316国道改扩建工程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国道通行能力的全面提升,将极大的发挥区域干线功能。
提升省道服务水平,主要交通干线畅通化。泉余线改扩建工程,全长14公里,已建成通车。十蔡线改扩建工程全长20公里,已建成通车。该批项目的建设一方面分离了城市交通和过境交通,缓解了城市拥堵。另一方面改善了省道的路面条件,对改善区域干线公路网服务水平具重要的意义。
强化旅游公路建设,打造旅游大产业。目前中华山大道改扩建工程和徐家河环库公路改扩建工程已开工建设,环库公路路基已基本完成,该批项目的建设,在带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也能够满足沿线地区的交通出行需求, 推进县乡公路升级,助力群众脱贫致富。我市将县乡道路规划摆在突出地位,重点推进一批具有旅游路、产业路等性质的县乡公路升级改造。一是推进通畅工程,重要县乡道升级改造。重点加强乡镇之间互联互通县乡道的改造,提高建设标准,使县乡道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实现“县道上等级、乡道变顺畅”,较大程度上提高建制镇、村的道路通畅条件,提升了交通出行服务水平。二是推进通达工程,村级公路连片成网。重点推进撤并村通畅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向规模以上自然村延伸,支持贫困地区所有撤并村及20户以上自然村通沥青(水泥)路,扩大农村公路网覆盖范围,基本消灭断头路,循环路加快形成,实现农村路网连片成网;同时加强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力度,加强安保工程建设,消除隐患和不安全因素,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和畅通程度。
【同期声】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李双庆:“ 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努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成为广水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快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当好先行军,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交通人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我们将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敢谋新篇的勇气、敢于担当的作风,努力为我市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