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工学子三度下乡支教:用爱点亮心灵之光

08-10 11:00   记者:王译萱 实习编辑:李巧  

由16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湖北工业大学“青祐之光”志愿服务团来到蔡河镇小河村开展暑期支教活动,今年也是该志愿服务团赴我市“希望家园”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暑期支教活动的第三年。

今年20岁的徐天阳,是湖北工业大学大二学生,随着“青祐之光”志愿服务团第一次来到农村支教,从最初对支教活动的好奇心到最后对孩子们的依依不舍,20多天的时间,经历了一段别样的心路历程。

正当我们采访徐天阳的时候,两个小女孩哭着跑到宿舍,拽着徐天阳的胳膊,让老师不要走!

农村的支教条件非常艰苦,今年的夏天异常炎热,没有空调,没有蚊帐,一间屋子要住10个人。连房间里的电扇,也是爱心企业人士捐赠的。夏天蚊子特别多,支教队员只能靠蚊香驱蚊,但还是经常被蚊子咬得满身是包。他们也都是20岁左右的“大孩子”,尽管如此,每当看到孩子们依恋的眼神,让他们觉得所有的疲惫和不适都不足为惧,此行是值得的。

比起物质条件的匮乏,支教队员的精神却是充盈的。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发挥自身特长,为幼儿园的教室画上了好看的动物图案,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也让孩子们更喜欢上学了。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每天能跟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学习玩耍,是一件让他们感觉很幸福的事情。

这是“青祐之光”志愿服务团在小河村中心小学举行的暑期文艺汇演,也是志愿服务团支教的最后一天。师生表演了歌曲、舞蹈、绘画及手工展示等节目,充分展示了同学们这20多天来的学习成果。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全体支教老师大合唱《别送我》的歌声里,老师和同学们都哭了。22天,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支教老师的到来,却为留守儿童点亮了心灵之光。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爱的鼓舞和自信的唤醒。用文化支援乡村教育,打开留守儿童学习知识、认知世界的新窗口,共同建设美丽中国,“青佑之光”一直在路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