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交换时期,前一天还是暖意融融,一夜间就会寒流涌动,昨天和今天的温度差别就很大,大家要随着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都说“春捂秋冻”,又一个春天即将来临,到底什么情况该“春捂”呢?记者采访了气象部门的相关专家。
据称,“春捂”是指天气刚转暖,不要过早地脱掉棉衣。对于儿童、老人和体弱多病人群来说,15℃一般被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减衣了。此外,日夜温差大于8℃,也是一个提示大家需要“春捂”的信号。
相关气象专家表示,春天防寒要照顾好“两头”(指头颈和双脚),尤其是老人,若在乍暖还寒时,过早地摘掉帽子和围巾,易遭受风寒侵袭,导致伤风感冒;而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又比上半部差,故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最好是“下厚上薄”。
另外,“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捂过了头,同样对健康不利。“春捂”强调的是衣物递减,衣物增减既要根据天气变化而定,也要看自身的体能素质。如冬春过渡阶段,早晚冷中午热,那早晚一定得捂好,中午可适当减衣。天气转暖,气温稳定后,如果捂出了汗,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