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年来,我市抢抓被纳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的有利契机,着力推进“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开辟了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新路径。当“互联网+”遇上精准扶贫,恰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其互补优势和锦上添花效应得到了最佳凸显。请关注《精准扶贫展双翼 “互联网+”促腾飞》系列报道之四:培训触网农民——按下脱贫致富“快进键”。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广水市始终坚持“政府推动、先托后扶再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生活力;百姓创业、广泛动员齐参与;协会服务、三商联动一盘棋”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大数据管理系统,鼓励镇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帮助引导贫困户开网店、开微店。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开始和网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网店以保护价优先收购、销售贫困户的特色农产品,免费为贫困户代购生产生活资料,逐步探索出了“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多店带多村”等扶贫机制。同时,广水市实施电子商务千人培训计划,政府掏钱给培训机构每人每天240元的食宿、场地、师资费用补贴,如今已培训1000多名学员。
城郊街道办事处韩家堰村农家女孩程慧,把“农村淘宝”平台当做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找寻出一条通往自己理想的创业路。在“6·18”淘宝节前后的21天内,程慧的村淘服务站销售额就达到230万元,一举成为名列湖北省前三的“双百万”村淘网红。
吴店镇张岗村返乡大学生刘玉,网销全村80%以上的香菇、木耳,销售收入达500万元。退伍军人黄波回乡创办实实在在生态农业合作社养殖黑猪,并在余店镇流转土地400多亩,将当地“三白蔬菜”搬上互联网,远销全国。今年,黑猪和蔬菜的销售额超过了两千多万元,带动附近几个村的农户致富。
城郊吴家榨农民蒋龙成立龙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城郊、十里、郝店、骆店等8个镇办20多个村组近百户贫困户养殖蛋鸭15万余只,年产鸭蛋3600万枚。2016年通过网上销售皮蛋超过了3000万枚,实现年销售额4000多万元,合作社乡亲的收入也是噌噌往上涨。目前,全市通过电商进农村已成功实现2580多名农村青年、大学生、留守妇女创业就业。
当下的广水大地,“互联网+”已突破时空瓶颈,变天涯为咫尺,化天堑为通途,把广水的特色优势产业产品与全国及海外大市场对接,将更多“面朝黄土”的贫困群众打造成了“面向互联网”的新农民,让他们的劳动产出更便捷、有效地转化为实际收入,为贫困群众按下脱贫致富的“快进键”。
和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交响乐,迎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蓬勃朝阳,广水市正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攻坚中担当,在担当中跨越,高奏“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激昂乐章,实现全面建成富饶创新开放美丽幸福新广水的美好梦想!(记者 刘松)